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榜样引领前行!电科数字(32所)再获上海市先进!

来源:     作者:软件信息服务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浏览次数:         

  11月8日,2021年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出席会议并讲话。电科数字(32所)新一代运载火箭控制计算机研发团队荣获“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并作为先进集体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媒体聚焦:

  多家媒体、网站刊登转载,有力地提升了电科数字(32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们说:风华正茂恰逢国家需要,我们有意愿、有能力、更有平台报效祖国

  新一代运载火箭控制计算机研发团队

  

  他们的故事:

  “5、4、3、2、1,点火!起飞!”这串口令,每一个航天人都烂熟于心。倒计时结束,指令发出,火光乍现,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缓缓爬升,渐渐起速,带着白色的尾烟在蓝天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奔赴星辰。

  2015年9月20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施华君攥紧拳头,在心里一遍一遍默念:“加油,加油!”这次发射,对他和团队意义非凡。长征六号从立项开始到首飞成功,用时6年,创下“一箭20星”的亚洲发射纪录,也打响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为国征战的第一炮。

  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民盟盟员施华君带领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新一代运载火箭控制计算研发团队”,承担的就是长征五号和长征六号两个重大航天型号的相关任务。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两型火箭就会用上百分百“中国芯”的控制计算装备执行发射任务。

  这个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学科背景多样,党外知识分子占了一多半。

  “小朋友”搞新型号

  走过嘉定城河,从澄浏公路拐进32所,偌大的园区里桂花飘香,但很少看到有人走动。钻进楼里才发现,电脑前、机器旁、实验室里,是穿着各色工作服的忙碌身影。

  施华君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模型,这是他投入感情最多的型号之一。橱柜里一封封感谢信,记录了他的团队和这些大国重器的缘分。合上柜门,施华君笑笑说:“现在想想,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一群小年轻,两边胆子都挺大的。”

  

  右一为施华君

  2007年,带头研发长征五号相关产品时,项目组长施华君才27岁,刚刚加入民盟。两年后,他带领的这个年轻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控制计算研发团队”又进一步承担了长征六号相关产品研制任务。这两型运载火箭都是我国重大的航天型号工程,真正的国之重器。

  前辈把他们叫作“搞新型号的小朋友”,这群“小朋友”学科背景丰富,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自动化等,政治面貌也多样,既有中共党员,也有民主党派成员,还有党外知识分子。部门老党支部书记告诉施华君:“技术上没有党内党外,你们年轻人学习快,跟着新型号去提高提高,大胆干,能搞成的!”

  “在同一时期,同时承担两个重大航天型号的任务,还有在一个运载型号上同时承担6种关键单机的研制,这在部门历史上都从来没有过。”这份信任让施华君深受感动,“那时初生牛犊,不怕挑战,也没有过多的压力,满脑子考虑的都是怎么实现技术突破、怎么达到指标要求。已经记不清翻烂了多少份图纸资料,搞坏了多少块实验电路。”

  长征五号是我国最大运载能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未来登月探火、空间站建设的基石;长征六号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首飞型号,特点是快速机动,肩负着诸多的技术验证任务,战略影响深远。在研制时,两个型号基本上齐头并进,对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

  有一次,火箭在测试中出现故障,施华君和同事扛着14公斤的机器从上海出发,一路吹着热风穿越戈壁,辗转抵达酒泉。经过三个通宵不眠不休的排查,终于发现这是一个故障率不到百万分之二的罕见出错,因为温度、程序运行的综合影响,存储芯片中写入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作为团队带头人,任务紧张时,施华君就“带着兄弟们没日没夜地干”,随着产品设计定型,团队成员也迅速历练成长。很多人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开始担任产品的主管设计师。办公区域的走廊里,挂着“月度之星”的照片,不少都是刚参加工作的“90后”。“现在的年轻人很优秀,大家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很多工作我也鼓励他们放手去干。”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陆国强是团队中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2009年从交大毕业后加入团队。现在长六系列运载火箭的控制计算产品研发工作都由他来主持。“各级党委对我们的信任和悉心培养,真正激发了团队干事创业的热情,能够亲身参与国家重大的型号工程,每个人都有一种能够施展拳脚的快意。”

  采访的前一天,陆国强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保障任务,任务结束就匆匆返回上海。虽然已经看过很多次发射,但每次看到火箭上升,陆国强心里还是很激动。“我们只是整个运载火箭研制队伍中的一个小点,是型号的成功和国家的强盛才使得我们的工作有意义。 ”

  让火箭用上“中国芯”

  在新中国科研史上,三十二所曾成功研制了多种中大型计算机及软件系统,被誉为“神算所”,创造了我国计算技术发展史上的数十个第一。

  2019年,上海市科技党委组织了一次党外代表人士考察活动,在参观我国第一个核反应堆、第一个火箭发射塔时,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现场给大家讲述了创业事迹。

  施华君说:“那个年代物资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发展道路,这让我深受感动。前辈的讲述,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对新的“卡脖子”技术领域,施华君团队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各型运载火箭控制类计算产品的设计,结合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胆创新,制定了先进的设计方案。

  长五和长六团队的负责人闫朝文和陆国强,在工作中还发明了一种航天电子产品内部总线的定义方法,针对航天电子产品具有较强通用性和兼容性,有利于提高模块互联信号的质量和工作可靠性。

  闫朝文记得,在长五型号产品设计定型后,为提高系统异常情况下设备的工作性能,32所党委为项目组站台、力挺项目组改进方案;陆国强忘不了,长六型号老总在航天八院党委会历陈技术方案的优势,推动决策。“在火箭控制系统设备研制的过程中,他们给予了这个年轻团队充分的信任。”

  

  2020年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五号上升器飞行过程。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事实证明,他们的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了型号的需求,部分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在设计之初,团队就考虑了产品的全面国产化问题,充分研究了国产芯片的替代方案,并制定了实施路线图,目前,长征五号和长征六号研发的箭载配套装备已经实现了100%国产化。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电脑上的代码,工厂里的电路板,亮到深夜的灯光,都是新征程的密实注脚。去年嫦娥五号发射当日,施华君填了一首《蛮菩萨》,其中写道,“此行何有殊,至今情如初”。

  “风华正茂恰逢国家需要,我们有意愿、有能力、更有平台报效祖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