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动态

智遇“未来之城” | 雄安新区八周年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编辑:新闻中心

  又是人间四月天。八年来,中国电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勇挑雄安新区战略合作伙伴、信息化技术指导单位重担,数智赋能“未来之城”,在一个个春天里让梦想照进现实。

  打开智慧感知新世界

  在高铁枢纽片区、启动区等重点区域道路旁,每隔几十米竖立着一根灰色灯杆,这5000套智慧灯杆、8000余套智能杆柱控制器,由中国电科创新研发,不仅具有照明、交通标志、信号灯、监控等功能,还预留5G基站接口和无人驾驶通信模块,通过智能杆柱控制器实现电力、网络、数据的融合,接入城市级物联网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能感知网络,实时感知城市的“脉搏”“心跳”。

雄安1

  连点成线,汇数成网,在虚拟空间中再造一座城。

  走进雄安商务服务中心,5600多路智能摄像头如同精密“眼睛”,实时呈现园区每处细节,这里诞生了国内首个基于“IB+IT+OT”融合智慧园区系统。中国电科支撑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就像给建筑群装上“智慧大脑”,5大数字底座平台支撑90万平方米的“数字孪生”,10万个设备点位数据在此交汇。“去年国庆期间,商服通小程序单日服务近4000人次。”项目负责人介绍,移动终端集导航、缴费、车位查询于一体,通过AI能耗优化系统,园区年节电效益达63.5万元。

雄安2

  数智赋能,俯仰皆是。走进中国电科承建的雄安金湖未来城智慧园区项目现场,一路绿意盎然。“我们创新打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数据集成、协调联动的数据中心和运营控制中心。”技术专家表示,他们运用数字孪生、云计算、AI、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人、车、物的全面联接与高效管理,智慧通行、租售、物业、财务、楼宇自控等系统协同联动,赋予“智能”空间温度与活力。

  “未来之城”服务更有温度

  “叮!”在雄安宣武医院,智能药柜的提示音与婴儿啼哭声交织。在这座承载“15分钟医疗圈”使命的三级医院里,BIM技术贯穿建设全程,施工误差精确到毫米级,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京津冀医疗数据互通,疑难病症远程会诊成为常态。

雄安3

  “我们不是在建医院,而是在编织生命守护网。”技术专家指着智慧运维大屏介绍,医院病床均接入物联网系统,输液进度、生命体征等数据实时回传。特别设计的适老化服务模块,让老人通过语音就能完成挂号缴费。开业以来,日均服务患者超2000人次,成为新区医疗惠民的“金名片”。

 

雄安4

  水草丰美,绿波荡漾,群禽戏水。中国电科承担“保障生态文明气象监测与评估能力示范项目”,通过建立白洋淀湿地生态气象自动观测站,及时掌握白洋淀地区气象条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观测雄安新区草甸面、气候环境、土壤环境、负离子浓度、地下水位、白洋淀沿岸近水域环境,获取水温、PH、溶解氧、浊度、水体上方空气温度、湿度、总辐射、植被长势等数据,为雄安新区建设、旱区湖泊湿地生态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

雄安5

  风雨变幻也变得可感可测。中国电科支撑雄安建设气象“大脑”,气象观测基准网、气象泛在感知网、气象物联网,推动雄安气象与新区城市计算中心、块数据平台、雄安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物联网平台和视频一张网平台深度融入,实现气象基本数据产品与雄安数字城市的互用互享,不断提升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

  从雄东片区综合管廊物流通道入口进入,仿佛置身于“地下迷宫”,管廊通道纵横交错又相互联通,各种传感数据默默流淌。“不同类型的管线‘住’在不同的‘房间’,这就是我们研发的图像探测火灾报警系统。”技术专家表示,系统应用图像识别技术,能够精准识别火源、排除烟雾干扰、动态推演火势,构建覆盖全域的智能预警网络。在郊野公园23公里景观道上,他们搭建的智能路口系统,实现车流实时监测、突发状况识别、透雾成像,悄然守护着和谐生态之美。

雄安6

  安全守护,遍布各地。“我们为雄安新区提供了火灾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余压控制系统等明星产品,遍布雄东片区、启动区、容西片区、大河片区等地。”技术专家表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备通讯距离长、报警联动迅速等优势,构筑起坚实的消防安全网络。

打印 关闭